日前,广东省博物馆的年末压轴大展“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以两个展厅的规模隆重揭幕。
这是广东省博物馆近20年征集的外销画精品首次集结展出,更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全景式解读外销画的专题展览。140余件/套的外销画精品,为我们展现出大约200年前“欧美印象”里的中国。
而在不久前广州塔举行的广州非遗新作展中,非遗通草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苏昕及其团队创作的《中共三大之春园故事》为我们精彩展现了对红色往事的当代演绎。在那些重新造出来的通脱木芯纸上,历史的瞬间焕发出新的光彩。
自从2001年广州博物馆与中山大学等机构联合于广州举行了第一次外销通草画展览以来,这种在之前几乎不为国人所知的“广州造”传统工艺品以飞快的速度重回人们的生活,以一个“小而美”的角度展现了“海丝”文化的发展。
历史就是不间断的每一个“今天”的连缀。对于拥有着辉煌壮丽海外交往史的广州来说,让“海丝”文化真正地融入今天的城市生活,成为未来发展的文化助力,才是最有价值的挑战。
文物展示,遗迹升级,讲述海丝故事 在省博的外销画展里,我们能看到很多早期的广州景色,比如煜呱作于约1845年的《广州港(3.190, -0.05, -1.54%)全景图》:宽阔的江面上帆樯云集,从西至东依次描绘了沙面、十三行商馆、海珠炮台直至大沙头附近的东水炮台一带珠江北岸的广阔风景,背景是广州的旧城区,羊城著名的地标光塔(怀圣寺)、花塔(六榕寺)、镇海楼(五层楼)清晰可见。另一些画作中,赤岗塔、莲花山、黄埔锚地等历历在目。
画中描绘的很多风景,今天依旧是广州城中知名的文化景点。2020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了首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成为五大主题之一,迎接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广州星罗棋布的“海丝”遗迹点,与港澳地区的文化遗存遥相呼应,潜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蓬勃生长的密码。专家指出,粤港澳山水相连、同宗同源、文化相通的价值认同感,通过游径得到进一步体现,能更好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三地的旅游文化及经济发展。
镇海楼侧的广州博物馆展厅内,“百件文物读广州”整整一个板块的篇幅讲述着广州的“海丝”故事,身着“新中式”服装的年轻人长身玉立,漫步在那些陈列着纹章瓷、大披肩、茶叶罐的展柜之间,用手中的相机、手机和自拍杆,向远隔千里的网友们介绍那些洪波涌起的盛景。由此循着传统城市中轴线向南,行至北京路一带,不仅能看到钢化玻璃覆盖着的、如地书年轮一般的千年古道,刻录着汉代番禺城密码的水关遗址,也能看到在罗马柱、临街廊装点的骑楼街,正在变成文旅融合集聚发展、广州夜间消费热度最高的“夜游打卡地”。随着广州越来越重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与对古迹遗址的活化利用,这里正被打造成为“智慧”步行街,利用视频系统、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裸眼3D等新技术做好街区管理工作,建设成“元宇宙”感十足,传统商贸转型升级,并独具广府特色的岭南商圈。
而沿珠江一线展开的风景又有不同。沙面岛早已成为城中文旅商贸新景观的聚集地,从婚纱拍摄到文旅博主,从展览空间到核心企业,繁荣的文化活动背后,是蓬勃的经济潮流。周边,原来十三行商馆林立的江畔,依旧渡船繁忙,人来车往,批发市场里的喧嚣和热闹,夹杂着无数年深日久的街坊老店,勾勒出热火朝天的快意。向东,赤岗塔畔,状如“水中花”的广州美术馆新馆正展露妆容,将当代感十足的文化地标与曾经的海丝航标连为一体;馆内,二居和岭南画派诸大师们用笔墨将艺术观念的交流、技法的互鉴展现得淋漓尽致。继续往东走,琶洲会展中心见证着“广交会”诞生百届的生生不息,而隔邻的“广州三塔”之一琶洲塔,变成了“水博苑”。这座以水为主题的市政休闲式公园以“水城印象”为总体设计理念,集水科普展示、水文化普及、城市水治理示范、都市休闲生态旅游示范和科研交流于一体,向公众免费开放。亭台楼阁、石山流水、趟栊门、满洲窗、砖雕、灰塑,在古塔下展开一片17万平方米的岭南新园林。而不远处,就是曾走出无数名人的黄埔古村。继续东行,在曾经的黄埔锚地附近,千年的南海神庙依然屹立,旁边的广州海事博物馆刚刚开放,外贸博物馆正在加紧建设当中。庙前水道里设想的龙舟文化传承基地,正在面向全社会征集复建好点子的“接官亭”遗址,昭示着海丝文化、水文化正在成为广州全民参与的城市因子。
海丝遗产保护长效机制形成
广州推动海丝文化“走出去” 2018年4月,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由广州、南京、宁波共同发起,各海丝申遗城市携手成立了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并签署了《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章程》。截至目前,已有广州、宁波、南京、漳州、长沙等28个城市加入联盟。在西太平洋(2.610, -0.06, -2.25%)的漫长海岸线上,一个个港口城市连接成线,所连接的区域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地区,集中展示了历史上黄渤海、长江流域、东海及台湾海峡、南海及珠江流域等区域连结广阔的内陆腹地,与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以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等地活跃交流的航海实践,见证了人类依托海洋,通过各港口城市建立起全球性商贸、文化、技术、人员交流网络的辉煌历程。通过凝固在文物和史迹中的记忆,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海上丝绸之路依然焕发生机,讲述着交流互鉴的海洋文明史。
联盟实行联席会议制度,下设办公室,由广州市承担日常工作。广州充分发挥海丝申遗联盟牵头城市的作用,实施海丝申遗三年行动计划,主办海丝学术会议,举办海丝主题展览,打造“丝路花语”文化品牌,基本完成南海神庙、光孝寺等本市海丝史迹点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广州正推动建立和完善南海(含北部湾及珠江流域)区域合作机制。而将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两大主题馆合并为“南越王博物院”,无疑将进一步加强海丝的相关研究和推广力度。
目前,各个城市基本上都成立了海丝史迹保护工作机构,形成海丝遗产保护长效机制。广州、宁波、南京、福州、北海等城市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研究中心。广州、南京、宁波、福州、北海、漳州、江门、丽水等城市已制定公布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从法律层面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对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广州、南京、宁波、福州等地文物保护修缮、周边环境整治已完成并经过验收。北海市完成合浦汉墓群文昌塔区墓葬保护展示、环境整治工程及草鞋村遗址保护展示项目。连云港(4.330, -0.12, -2.70%)完成了孔望山摩崖造像、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实施安防保护工程。江门市完成台山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服务水平升级、周边环境整治。此外,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多地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遗产档案和监测系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翔实数据。各地博物馆联合举办了“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七省联展”等,联手推动海丝文化的大众传播。
在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的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名单中,100个展览项目获集中推介。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和南越王博物院联合举办,正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展出的“大汉海疆:南越航海文明展”获得了重点推介。主办方专家介绍,“大汉海疆”与之前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海宇攸同”展一脉相承,从航海视角、用展览语言串联起考古发掘的文物,讲述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先驱与起点的南越国的航海成就与海洋文化,以及它所代表的包容开放的岭南文明,它成为最近广州推动海丝文化“走出去”的标志性活动之一。
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两处大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是开辟于秦汉,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的“海丝”早期遗迹。在记者日前对南越王博物院院长李民涌的采访中,这位文博系统的“老兵”对未来依托南越文化、南越国史的“向海开拓”信心满满。他表示,目前院方正在与东南亚等地的相关文博机构展开合作,希望能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展现海丝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同时,也希望让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海丝文物能有更多机会与观众见面,让大家在面对这条历史悠长的文化线路时,真正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
把厚重的历史信息转化成
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起始年代早、延续时间长、类型丰富、保存较好,涵盖秦汉、隋唐宋元和明清。例如,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文王墓是带有海外文化因素的考古遗存,出土的波斯银盒、红海乳香等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批海外舶来品;南海神庙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官方祭海神庙。如何将这些厚重的历史信息转化成今天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从而发挥出从社会效益到经济效益,从精神文明到物质文明的多层次效果?
2019年3月22日,中意文化合作机制第二次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巴尔贝里尼宫的古代艺术博物馆召开,中方代表提到,由广州市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原创歌剧《马可·波罗》将于当年9月在意大利热那亚上演。
中国和意大利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两端——700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正是沿着丝绸之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向西方揭开了我们这个东方古国的神秘面纱,从而为人类文明交往史翻开了新的一页。700年后,我们将马可·波罗这位文化使者的故事,再次搬上戏剧舞台。
这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故事,是作为中外交往前沿的广州对东西方不同文明板块之间经济、文化、科技和思想相互传输融合的图景所做的艺术化诠释。而关于海丝题材,由一群平均年龄只有17岁的年轻人演绎的《黄埔长歌》不能不提,这部由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与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出品的大型原创舞蹈诗以隋唐以来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南海神庙为背景,讲述生活在黄埔湾畔的青年人阿海与阿月的爱情故事,演绎了一曲海上丝路关乎乡愁、关乎记忆、关乎爱情的千年之歌。南海滔滔,丝路迢迢,古黄木之湾,今黄埔海岸,山海辽阔,巨舶往来,是现实,也是传承。
向海而行、劈波斩浪,是勇者的游戏,张扬着年轻人的热血。从国际上看,《海贼王》等超级动漫IP的火爆,《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的风行,证明今天海洋主题、航海主题在年轻人中仍然有着极大的受众基本盘。而本地的文化机构也瞄准这一群体,不断发力。此前,广东省博物馆联合多益网络旗下两款游戏《新梦想世界》和《梦想世界3D》实现“游戏+文博”跨界合作,围绕“海上丝绸之路”,两款游戏精心挑选了共11款“海丝”文物。其中,《新梦想世界》将极具历史和收藏价值的8款粤博馆藏文物通过二次创作后融入“帮派跑商”的玩法中,包括石青缎“宝生昌”号广绣花鸟大挂账、玳瑁镂空六角形花樽、银锤胎四君子图茶具、广彩花卉纹太平有象烛台、竹雕人物故事香薰和清代白缎广绣花束纹披肩等;《梦想世界3D》则全新创作了名为“海市贸易”的玩法,广州佚名画家绘牧羊女图玻璃镜画、广彩人物故事图带盖奖杯等帮助玩家还原古时海上贸易的“高回报高风险”商贸模式,获得真实的体验感。
今年7月,广东省
博物馆推出的水下考古盲盒上市以来线上线下(28.420, -0.48, -1.66%)销售火爆,“一盒难求”。盲盒以潜水员的第一视角出发,用红色马口铁盒作为“沉箱”,让体验者以开箱“提拉”这一动作,复刻当时“南海I号”的打捞作业。由此,人们可亲身体验水下打捞和发掘文物的全过程。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介绍,这些个性化文创深挖地域文化内涵,为公众搭建起进一步认识广东、了解历史的桥梁。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跨国旅行在过去十多年来愈加成为国人的风潮,越来越多的海丝主题文化产品开始注重多角度呈现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发展和繁荣历史变迁的全貌,关注它与今天人们发生的关系。珠江口的古炮台,莲花山的天后宫,走来越来越多年轻的脚步,激活着越来越多创新的思维。可以预期,未来的海丝之路,将比之前更加丰富、多元、可参与,也将更加让每个人为之着迷
版权声明: 该文章出处来源非本站,目的在于传播,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凡本文章所发布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