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4日,景德镇陶瓷大学将举行“元青花”
博物馆设计建成开馆仪式暨“求古归元”元青花国际研讨会。在10月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胡银娇告诉记者。
胡银娇说,“元青花”是景德镇制瓷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景德镇陶瓷大学元青花博物馆自2021年1月开始筹备建设,历时近两年时间,馆藏由景德镇陶瓷大学知名校友鲍杰军先生无偿捐赠,总计955件(套),其中元青花瓷标本300余件(含修复件160件)。该博物馆将是国内展出元青花标本数量最多、也是元青花修复件最多的博物馆。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主持行政工作)副校长吕品昌说,成熟的青花瓷器始烧于公元前十四世纪的元代景德镇,元青花的创烧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使中国陶瓷进入了以彩绘瓷为主流的新阶段。随着元青花烧制的不断成熟,元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也发生了划时代的进步,由单一的瓷石到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减少了瓷器的变形率,增强了瓷器的硬度,提高了白度和透明度。元青花在中国制瓷业的生产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一直受到古陶瓷研究学者的关注,但元青花烧制时间短,文献记载和传世品稀少,于是传世或出土的元青花瓷片就成了元青花研究的重要载体。
据介绍,景德镇陶瓷大学元青花博物馆将展出300余件元青花修复器及瓷片,这些
元青花修复器以及瓷片代表的器型多样,有大盘、碗、碟、罐、梅瓶、玉壶春瓶和高足杯等,而且品质极高,不亚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及私人机构的收藏品,代表了元青花所能达到的水平。此外,6件带铭文的瓷片较为少见,其中一件瓷片带年号“至正甲申”,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所藏元青花龙纹瓶上的“至正”年号一致,这无疑又是一件重要的“至正”元青花标准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景德镇陶瓷大学馆藏元青花瓷片均由景德镇陶瓷大学1978级校友、佛山校友会会长、归然书院院长鲍杰军先生捐赠。
鲍杰军表示,希望通过母校继续发挥这批元青花标本的教学与研究价值,也为学校博物馆建设和元青花领域的教学研究贡献力量。
吕品昌表示,景德镇陶瓷大学高度重视,专门组成标本接收工作小组,在学校博物馆精心规划规划了1000平方米的展馆,并请了一流的学科和设计团队打造元青花馆,用于研究和永久展示这些珍贵的陶瓷标本。元青花博物馆的建成,不仅有利于师生更加完整地感受元青花的历史发展脉络,更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元青花领域的考古、工艺、装饰、修复等多元化研究,填补了我国高校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一项空白,展示了中华陶瓷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创新精神,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展出的元青花完整件,都是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的专业老师和研究生、博士生一起对鲍杰军先生捐赠的瓷片修复而成,前后历时长达半年,修复后达到了很好的展陈效果。同时,以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为主的研究机构将对这些元青花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综合数据库,并对全球进行开放共享,这必将推动元青花研究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升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元青花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吕品昌说,为充分展示和交流元代陶瓷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进展,景德镇陶瓷大学将在元青花博物馆开馆揭牌的同时,10月24日—10月25日两天,主办“求古归元”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
据悉,会议将邀请北京大学秦大树教授、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江建新研究员、英国杜伦大学德里克·康耐特(Derek Kennet)博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与业界同仁进行报告和交流讨论,学术交流的议题包括四个方面:一、元青花的制瓷工艺、技术、经济及文化交流研究;二、元代制瓷业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三、元代瓷业工艺技术主要成就及技术交流研究;四、元代瓷器的修复、保护和展示利用研究。我们相信,这次学术研讨会将成为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一次盛宴。
吕品昌说,“通过元青花博物馆和本次学术探讨会,陶瓷大学希望为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开展研究、学习深造、研修交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和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赋力、赋能、赋彩,对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陶大力量!”
版权声明: 该文章出处来源非本站,目的在于传播,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凡本文章所发布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