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物中,与音乐有关的很多,上海博物馆也收藏了不少和音乐有关的文物,比如青铜器中的晋侯墓编钟,陶瓷器中的钟、镈、錞等,而不少陶俑的形象也是在弹奏或手捧乐器。”上博古代陶瓷器研究专家陆明华说。
当国宝和国乐同时出现在舞台上,会产生怎样的火花?10月28日至11月1日,上海博物馆携手上海民族乐团跨界合作,推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海上生民乐——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文物民乐展演”。
“今年是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我们有五大板块的活动,包括展览、文创等,这个展演活动是对上博捐赠人、志愿者、行业同仁以及热心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的感恩回馈,希望大家通过不一样的方式感受到博物馆的别样魅力。”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演分为“海上雅集”“民乐表演”两部分。其中,“海上雅集”由主持人曹可凡携手五位上博专家——陈克伦、陆明华、刘一闻、凌利中、施远与民乐艺术家进行文物和民乐的交流融汇,带领观众走进中国雅集文化。
纵观历史上的文人雅集,雅士们于山水之间以文会友、吟咏诗文,如著名的“兰亭雅集”“西园雅集”等,可谓当时的文坛盛事,留下了《兰亭集序》《西园雅集图卷》等珍贵的文化艺术作品。专家们从雅集文化的历史脉络为现场观众讲解赏鉴馆藏文物中的雅集逸趣,与古代文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施远还与古琴大师龚幽兰女士跨界合奏《良宵引》;刘一闻则现场挥毫书写“勇猛精进”,祝愿上海博物馆再创辉煌。
在“民乐表演”部分,上海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为现场观众们带来九首风格多元的原创海派民乐作品,或高古冲淡、或雄浑劲健、或飘逸旷达。其中,《墨戏》《山水》《丝路》对原有舞美进行创新升级。比如,《墨戏》的背景是宋代米芾和明代祝允明的书法。
《山水》在元代钱选《浮玉山居图》加持下,更显现山水意境。
丝路文物的异域风情则为《丝路》增添了厚重感。
观众看完演出后纷纷表示,这是一场蕴含传统美学、富有海派意蕴的视听盛宴。国宝赋能、文化加持,博物馆的力量赋予传统舞台空间全新的视听语言;而在在可听可感的艺术氛围中,
博物馆的魅力更加凸显出来。
版权声明: 该文章出处来源非本站,目的在于传播,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凡本文章所发布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